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許慎

許慎,字叔重,汝南召陵萬歲里人,他是東漢時期重要經學與文字學家。師從賈逵,由於許慎對於經學造詣極為深厚,其性情淳厚篤實,自小博學經籍,並且受到稍晚於他的馬融大力推崇,因此時人多尊稱他為「五經無雙許叔重」。他因為有鑒於五經傳說評價皆有不同,因此特別撰寫《五經異義》;另外為了讓後人便於讀經,因此花費了二十一年完成後世廣為流傳的《說文解字》。除此之外,還著有《古文孝經說》、《淮南鴻烈解詁》,只是現在都已不得見。
      許慎對於漢代經學的貢獻首先在於他撰寫了《說文解字》。在《說文解字》尚未出現之前,了解字義或是要注釋經書,僅能依靠字書《爾雅》。一方面《爾雅》並非專為解釋經義而設,另一方面許慎也看到在東漢重視詁經的風氣下,當時「諸生競逐說字解經義」,卻「務遂義逃難,便辭巧說,破壞形體」,因此決定以舉經文證字義的方式編纂一本解經用書。因此可以推測,《說文解字》的出現是源自東漢經學風氣的影響;而《說文》的完成,也更加促成以訓詁注解經書的趨勢。這可視為許慎的第一項功勞。
      由於許慎曾參加東漢章帝所召開的白虎觀經學會議,因此可以藉該次機會了解到各家解經內容的不同。這也促成他思考五經的解說何以會產生不同,進而成為他撰寫《五經異義》的動機。此書縱貫五經,每論一事必定探查其家法源流,相當程度上,已有鬆動各派家法、師法的意義。據學者考察,在此之前,經師多是針對一經深掘意義;但自從《五經異義》成書後,逐漸引領一股新的治經風氣,這也促成了東漢後期開始打破各家藩籬、兼治各經的經學形態出現。這是許慎的另一項貢獻。
      許慎所著的《五經異義》除了促成東漢後期治經模式的改變之外,也引發後人持續的關注,例如東漢後期的經學大家鄭玄,便針對此書著有《駁五經異義》;時至清代,陳壽祺的《五經異義疏證》與晚清皮錫瑞所著《駁五經異義疏證》都可視為許慎《五經異義》所造成的迴響。

撰稿人:劉柏宏
網站滿意度調整